应急管理部关于《精细化工“四个清零”问题释义》 意见函 精细化工企业整治任务“四个清零”,即:反应安全风险评估“清零”、自动化控制装备改造“清零”、从业人员学历资质不达标“清零”、人员密集场所搬迁改造“清零”,是危化品安全整治三年行动的任务之一,也是全国危化品安全风险集中治理的任务之一,更是危化品产业转移专项整治的的重要任务之一。2022年8月6日,应急管理部危化监管一司发于《关于征求精细化工“四个清零”问题释义(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函。关于征求精细化工“四个清零”方面以下问题释义:一、哪些企业属于精细化工企业范围?二、精细化工“四个清零”是指哪些具体工作要求?三、精细化工企业都需要开展“四个清零”吗?四、反应安全风险评估“清零”问题五、自动化控制装备改造“清零”问题六、从业人员学历资质不达标“清零”问题七、人员密集场所搬迁改造“清零”问题 附件精细化工“四个清零”问题释义(征求意见稿)一、哪些企业属于精细化工企业范围?《精细化工企业工程设计防火标准》(GB51283-2020)第2 章术语第2.0.1条精细化工企业是指,以基础化学工业生产的初级或次级化学品、生物质材料等为起始原料,进行深加工而制取的特定功能、特定用途、小批量、多品种、附加值高和技术密集的精细化工产品的工厂。结合化工...
发布时间:
2023
-
02
-
24
浏览次数:363
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统筹节能降碳和回收利用 加快重点领域产品 设备更新改造的指导意见发改环资﹝2023﹞178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财政厅(局)、住房城乡建设厅(委、管委、局)、商务主管部门、国资委、市场监管局(厅、委)、能源局,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各分行、营业管理部、省会(首府)城市中心支行、副省级城市中心支行:产品设备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各个领域,是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工具。统筹节能降碳和回收利用,加快重点领域产品设备更新改造,对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畅通国内大循环、扩大有效投资和消费、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具有重要意义。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决策部署,加快节能降碳先进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完善废旧产品设备回收利用体系,推进各类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在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过程中锻造新的产业竞争优势,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发布时间:
2023
-
02
-
23
浏览次数:86
6381276362446099924143492.pdf
发布时间:
2023
-
02
-
23
浏览次数:124
2022年我国新材料产业总产值约6.8万亿元,较2012年增长近6倍——新材料,产业基石更坚固海边风场,风电机组迎风转动。这些阻风抗腐的巨大叶片,由一束束直径仅为头发丝1/10、强度为钢材料7至9倍的高性能碳纤维“编织”而成;客厅卧房,液晶电视高清超薄。置于显微镜下看,实现显示屏幕轻薄均匀的,是每平方毫米上百粒纳米微球,它们相当于内部骨架,撑起两块玻璃面板。近年来,身量纤纤却含金量十足的新材料,不断拥抱千行百业,加速飞入千家万户。数据显示,2012年以来,我国新材料产业规模快速扩大,总产值年复合增长率近20%,到2025年产值有望达到10万亿元。材料强则制造强。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关键领域,目前我国新材料领域取得哪些进展?加快促进新材料产业发展壮大,向何处发力?记者采访了工信部有关负责人及业内多家企业。 产业规模迅速壮大,关键材料相继突破从高性能纤维碳纤维到高温超导的快速应用,是我国新材料产业蓬勃发展的生动脚注。“经过多年攻坚,目前我国已形成全球门类最齐全、规模第一的材料产业体系。”工信部原材料工业司有关负责人说,近年来,我国新材料产业取得长足进步,彰显发展活力与韧性。产业规模迅速壮大。2022年,我国新材料产业总产值约6.8万亿元,较2012年增长了近6倍。新材料领域国家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数量累计达到7个。关键材料持续突破。复合材料主结构件应用于“天和号”空间...
发布时间:
2023
-
02
-
22
浏览次数:87
瞄准万亿级!湖南这三把“新新之火”燃得正旺 奋进新时代,启航新征程。 湖南立足产业基础、资源积累和区位优势,谋划的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现代石化“新三样”,朝着新的万亿级产业集群目标努力奋进,为“三个高地”建设打造新引擎。 电子信息制造业:“湖南计算”抢跑全国 2022年,湖南重点推进40个电子信息制造业大项目。在2021年迈上3000亿元台阶的基础上,2022年又跨越4000亿元新台阶,湖南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营业收入达4314亿元,比上年增长20.2%。 通过6年布局、3年冲刺,“湖南计算”从小到大、由弱到强: 长沙市新一代自主安全计算系统集群成功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 湖南省编制发布首个省级层面计算产业规划,在新赛道抢占“领先身位”。 新能源汽车:湖南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优势显著 以比亚迪为例,这家2009年入湘的新能源车企,经过13年的迅猛发展,2022年末,比亚迪以年销量超过186万辆、同比增长152.5%的骄人战绩,给湖南“新三样”产业注入更多加速前行的力量。 而宁乡先进储能材料产业已形成集聚效益,在全国县市区中排名第2位,占据全省半壁江山。有工信部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3家、省单项冠军企业3家,中伟新能源是全球前驱体市场份额最大的企业、邦普循环是全亚洲最大的电池回收企业、弗迪电池是全国...
发布时间:
2023
-
02
-
21
浏览次数:85
周海兵在全省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强调开创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建设新局面 2月17日,全省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在长沙召开。副省长周海兵出席会议,部署今年工信工作。 周海兵充分肯定全省工业和信息化工作取得的成绩。2022年,全省工业经济保持稳中向好、进中提质的良好态势,圆满完成年度目标任务,为全省稳定经济大盘提供了有力支撑。 周海兵强调,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对工业和信息化的重要指示上来,坚决扛牢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的政治责任,全面落实“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全省工信系统要聚焦全力打好“发展六仗”,牢牢把握企业、产业、产业链、产业生态“四个着力点”,以壮大和培育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为当前主抓手,扎实抓好十大重点任务,省市联动、齐抓共管,开创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建设新局面。要把稳增长摆在突出位置,强化运行调度,加快推进产业项目建设、优质企业梯度培育、“智赋万企”行动、规模工业企业创新研发全覆盖等工作,着力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要持续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以工业和信息化高质量发展的实际成效,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湖南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发布时间:
2023
-
02
-
20
浏览次数:58
今年湖南力争生产新能源汽车100万辆 今年,湖南全省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目标为7.5%,数字经济增加值增长15%,新增规模工业企业1000家、百亿企业10家,全年新能源汽车产量力争实现100万辆……2月17日,在全省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省工信厅厅长雷绍业在作报告时盘点去年全省工业和信息化工作,并对今年的重点工作定下目标。【盘点】2022年,湖南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7.2% 雷绍业介绍,去年我省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7.2%,增速高于全国1倍,居全国第6位、十强省第1位。 2022年,湖南新增规模工业企业2013家、净增1577家,总量突破2万家;新增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74家、累计399家,新增专精特新“小巨人”A股上市企业8家、累计33家;新增国家单项冠军21个,数量居全国第5、中部第1,累计达48个。 去年,湖南数字经济增长15%以上,连续五年保持两位数高速增长,总量达1.5万亿。全省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增长8.4%,占制造业增加值比重达49.9%。其中,4个集群跻身国家队、进入“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池”、总数居全国第3;电子信息制造业规模突破4000亿元,增速居中部第1;发布54个数字湖南十大应用场景典型案例,43个5G典型应用场景。 【目标】今年,全省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目标7.5% 雷绍业指出,今年全省规模工业增...
发布时间:
2023
-
02
-
20
浏览次数:86
2023年全省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召开 2月17日,全省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在长沙召开。会议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精神,按照省委十二届三次全会、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和省政府工作报告部署要求,总结回顾2022年工作,部署2023年重点任务。 省政府副省长周海兵出席会议并讲话,省政府副秘书长周义祥主持会议,省工信厅党组书记、厅长雷绍业作工作报告。 周海兵对2022年全省工业和信息化工作给予充分肯定。面对风高浪急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全省工信系统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全面落实“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圆满完成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年度目标任务,工业经济发挥了压舱石作用,集群发展取得了显著进步,企业培育实现了新的跃升,产业创新取得了新的进展,数字经济实现了新的提升,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建设迈上了新台阶。 周海兵强调,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要切实加强政治建设,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对工业和信息化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上来。要坚持和加强党对工信工作的领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新要求,...
发布时间:
2023
-
02
-
20
浏览次数:89
江西2025年氢能总产值欲破300亿 日前,《江西省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3~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印发。《规划》提出,到2025年,江西省可再生能源制氢量达到1000吨,氢能产业总产值规模突破300亿元。2026~2030年,全省电—氢及氢—电系统综合能效显著提高,燃料电池分布式发电、氢储能、氢冶炼、绿氨等示范应用广泛开展。2031~2035年,氢能产业局部取得重大突破并形成国内领先优势,可再生能源制氢基本实现市场化。 《规划》从稳妥探索氢能示范应用、统筹氢能产业设施布局、加强氢能产业技术创新、完善氢能发展管理体系四方面提出了15项具体任务。 具体来看,在经济性可承受的基础上,以化工、炼化等高耗能行业为重点,探索利用氢能替代化石能源提供高品质热源,有效扩大工业领域能源消费清洁替代,实现产业再电气化和深度脱碳。鼓励基于可再生能源和绿氢的“零碳新工业”“零碳产业园”建设。支持现有用氢较为集中的石化和化工项目有序实施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S)“蓝氢”和可再生能源“绿氢”替代,支持合成氨、合成甲醇等传统化工企业新增电解水制氢装置或新建绿氢化工项目,实现绿色化工示范。 《规划》还明确了副产氢综合利用、可再生能源制氢和多种清洁制氢、氢储运和加注设施、氢能装备制造等氢能产业发展布局的重点项目。
发布时间:
2023
-
02
-
20
浏览次数:69
天然气首现消费总量和消费结构双负增长 曾经一度快速上扬的天然气在2022年首次出现消费总量和消费结构的同步负增长。业内分析认为,国内经济增长放缓和国际天然气价格高企是造成天然气消费负增长的两大主因。随着疫情消散经济复苏,我国天然气消费有望在2023年出现恢复性正增长。但从长远看,增速放缓是大概率事件,我国天然气市场或步入发展新阶段。 天然气市场迎十年来首次负增长 我国天然气市场迎来近十年以来的首次负增长。 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天然气表观消费量3663亿立方米,同比下降1.7%。与此同时,天然气在能源消费中的占比下降0.4%。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能源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李继峰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指出,自2017年深化油气体制改革以来,我国天然气消费量持续较快增长。2022年消费总量负增长,与国内经济增速放缓和国际气价高涨有关,工业用气量同比下降,而居民用气受到暖冬的影响,增量放缓,两者叠加,使得天然气的消费总量出现负增长。 俄罗斯和乌克兰冲突后,欧洲天然气供应紧张,打破了原有的市场供需平衡,天然气现货价格大幅上涨,中国作为进口大国,难以消化高价的现货。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能源经济与金融研究所所长郭海涛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分析,俄乌冲突影响国际天然气市场的正常运转。欧洲逐步减少自俄罗斯的...
发布时间:
2023
-
02
-
17
浏览次数:92
日产高纯氢1000公斤!我国首个甲醇制氢加氢一体站投用2月15日,从中国石化新闻办获悉,我国首个甲醇制氢加氢一体站投用,该站是由中石化燃料油公司大连盛港油气氢电服“五位一体”综合加能站升级而来,每天可产出1000公斤99.999%高纯度氢气。该制氢装置占地面积小、项目建设周期短,生产过程绿色环保,综合考虑制、储、运成本,相比加氢站传统用氢方式成本可降低20%以上,将成为我国低成本加氢站的示范样本,引领我国氢能产业发展。甲醇制氢是制氢的一种技术路线。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甲醇生产国,占全球甲醇产能的60%,甲醇来源丰富、成本低廉,常温常压下作为液体便于储存和运输。与工业制氢等其他制氢方式相比,甲醇制氢能耗低且成本较低。当前,氢气的储存和运输是制约氢能产业发展的关键环节。我国加氢站主要依靠长管拖车进行运输,受设备影响造成氢气运输能力低、成本高、装卸时间长且综合能效低。中国石化甲醇现场制氢项目提供了一个可行的“解题之策”。模块化建站模式,易于推广复制。该座站内甲醇制氢加氢装置产氢能力为每小时500标准立方米,建设采用“撬块化建站模式”,场地利用率为全国最高,主体装置占地仅64平方米,而同等制氢规模的传统设备占地面积超500平方米,项目布局方便且建设周期短,有利于推广复制。同时,由于甲醇成本较低,且运输更加方便、经济,站内制氢加氢降低了储氢能力的要求,综合考虑制、储、运成本,该项目用氢成本大幅...
发布时间:
2023
-
02
-
16
浏览次数:88
喜报!中国化学天辰齐翔尼龙66装置一次开车成功, 完整尼龙产业链体系形成! 2月11日,中国化学天辰齐翔新材料有限公司尼龙新材料项目一期尼龙66装置一次开车成功,并产出第一批优级品。这是中国化学继丙烯腈、己二胺、己二腈装置后,又一套装置一次开车成功,标志着中国化学天辰齐翔尼龙新材料产业基地一期项目完整产业链体系全面形成,为高端尼龙新材料产业集群沿链聚合、集群发展奠定了更加坚实的基础。 中国化学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重要指示,将持续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聚力优势产业强链、补链、延链,着力解决新材料、新能源领域“缺核少芯”、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问题,坚持以化工新材料、特种尼龙等技术门槛高的化学品为重点,聚焦工程塑料、高性能纤维等材料领域,持续向化工行业高附加值产品领域拓展,积极打造化工领域原创技术“策源地”,加快打造高端化学品和先进材料供应商,建设世界一流工程公司,努力实现更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中国化学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重要指示...
发布时间:
2023
-
02
-
14
浏览次数:111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进行伟大斗争——论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 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重要讲话“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必然会遇到各种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风险挑战、艰难险阻甚至惊涛骇浪”。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和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入分析国际国内大势,科学把握我们面临的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强调“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居安思危、未雨绸缪,敢于斗争、善于斗争,通过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敢于斗争、敢于胜利是我们党的鲜明品格,是党和人民不可战胜的强大精神力量。历史反复证明,以斗争求安全则安全存,以妥协求安全则安全亡;以斗争谋发展则发展兴,以妥协谋发展则发展衰。我们党依靠斗争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斗争赢得未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要把握新的伟大斗争的历史特点,发扬斗争精神,坚定斗争意志,增强斗争本领,掌握斗争主动权,有效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艰难险阻,不断夺取新时代伟大斗争的新胜利。保持战略清醒,对各种风险挑战做到胸中有数。新时代新征程,我国发展面临新的战略机遇、新的战略任务、新的战略阶段、新的战略...
发布时间:
2023
-
02
-
14
浏览次数:109
中化泉州150万吨/年乙烯项目环评公示!主要生产聚丙烯、 聚乙烯、醋酸乙烯等 近日,中化泉州150万吨/年乙烯项目进行环评公示。 项目名称:中化泉州150万吨/年乙烯项目项目选址:拟建厂址位于福建省湄洲湾石化基地泉惠石化工业园内。项目建设内容以中化泉州石化炼厂产出的轻石脑油、加氢裂化尾油、芳烃抽余油、饱和LPG 等为裂解原料,建设150万吨/年乙烯装置,主要生产聚丙烯、聚乙烯(HDPE、m-LLDPE、LLDPE、LDPE、UHMWPE)、醋酸乙烯、己烯-1、EVA、聚醚、聚苯乙烯、异丙苯、丁二烯、丁烯-1、醚后碳四、MTBE、C5、C9、甲苯、混合二甲苯、抽余油PGO、PFO等产品。生产装置主要包括乙烯蒸汽裂解、聚乙烯装置、EVA装置、己烯-1装置、VAM装置、EB装置、PO/SM装置、PP装置、异丙苯装置、PS装置、PPG装置、丁二烯抽提装置、MTBE/丁烯-1装置、裂解汽油加氢装置、芳烃抽提装置等。 2022年12月20日-22日,中化能源组织召开中化泉州100万吨/年乙烯及炼油改扩建项目竣工验收会议。 中化...
发布时间:
2023
-
02
-
13
浏览次数:82
科技部关于印发《社会力量设立科学技术奖管理办法》的通知国科发奖〔2023〕11号 各有关单位: 为引导社会力量设立科学技术奖规范健康发展,科技部研究制定了《社会力量设立科学技术奖管理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科 技 部 2023年2月6日 (此件主动公开) 社会力量设立科学技术奖管理办法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引导社会力量设立科学技术奖(以下简称社会科技奖)规范健康发展,提高社会科技奖整体水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国家功勋荣誉表彰条例》《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社会科技奖的设立、运行、指导服务和监督管理等工作。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社会科技奖指国内外的组织或者个人(以下称设奖者)利用非财政性经费,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面向社会设立,奖励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技术开发以及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等活动中为促进科学技术进步作出突出贡献的个人、组织的经常性科学技术奖。 第四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属于本办法所称的科学技术奖: (一)年度考核、绩效考核、目标考核、责任制考核; (二)属于业务性质的展示交流、人才评价、技能评定、水平评价、信用评价、技术成果评定、学术评议、论...
发布时间:
2023
-
02
-
10
浏览次数:86
岳阳大乙烯!100万吨!打造中部最大石化产业基地! 市委书记曹普华宣布项目集中开工2月7日上午,2023年岳阳绿色化工高新区重大产业项目(第一批)集中签约集中开工仪式暨推进炼化一体化项目誓师大会举行。市委书记曹普华宣布项目集中开工,并与市领导邱虹、谢胜、魏淑萍,巴陵石化、长岭炼化公司负责人邬智勇、王妙云,共同见证项目集中签约。 2022年,岳阳绿色化工高新区积极投身“建设名副其实的省域副中心城市”发展大局,坚持稳中求进、破难奋进,实现技工贸收入1654亿元,同比增长31%,上缴税收131亿元,同比增长11%,完成固定投资155亿元,同比增长35.5%,亩均税收达60.86万元,稳居全省第一,获评全省“五好”园区创建综合评价省级园区第一名,获省政府“五好”园区创建真抓实干督查激励。 项目是稳增长的压舱石,是高质量发展的强支撑。这次集中签约、开工仪式,新签约项目12个,新开工项目11个,总投资300.6亿元,主要围绕己内酰胺、炼化一体化项目下游产业链延链补链,项目投资额度大、科技含量高、产业关联强、市场前景好。◆ 从项目规模来看,投资超10亿元项目11个,5至10亿元项目3个,1至5亿元项目8个,亿元以下项目1个;◆ 从项目主体来看,既有央企“巨头”项目,也有本土企业“龙头”项目与新招引企业“拳头”项目;◆ 从项目类型来看,既...
发布时间:
2023
-
02
-
10
浏览次数:136
中国中化董事长、党组书记李凡荣调研中化蓝天 2月8-10日,李凡荣一行赴中化蓝天调研,先后考察中化蓝天上虞基地、浙化院、浙江新能源和中化蓝天总部,深入生产车间、工程建设现场、重点实验室、营销中心等生产、研发和市场一线,了解生产运营、工艺技术、安全管理、研发创新、市场开发等情况,并看望慰问一线干部员工。 在上虞基地项目装置前,了解产品应用、装置产能、工艺技术等在上虞基地,李凡荣指出,上虞基地是中化蓝天发展成果集中展现的地方,产业空间广阔,产品竞争力强,精细化程度高,首台(套)工艺设备多,下一步,要继续深入推进基层党建与生产经营有机融合,成为高质量党建引领保障高质量发展的典范。 在浙化院实验室调研在浙化院,李凡荣对浙化院7...
发布时间:
2023
-
02
-
10
浏览次数:100
2022年全球化学品市场回顾及后市展望 2022年全球GDP增长放缓至2.9%。2022年,全球化学品产量将增长约2.0%,远低于2021的5.2%。近几十年来最高的通货膨胀率最初是由疫情引发的商品支出和财政刺激的转变推动的,但由于地区冲突以及由此导致的能源和食品市场中断而加剧。为应对通胀,许多主要经济体的央行在2022年继续加息。借贷成本的急剧上升使消费和投资更加昂贵。受疫情后经济复苏的影响,2021全球化学品产量增长了5.2%,主要是受全球主要经济体消费者支出转向大宗商品和慷慨的财政刺激措施的推动。在2021激增之后,全球工业部门的产出在2022年放缓。放缓背后的主要原因是地区冲突和欧洲能源危机导致的高能源价格,尚未恢复的全球供应链瓶颈,以及受疫情影响的中国市场增长放缓。上述因素抑制了今年全球工厂的产量。根据美国化学理事会ACC的估计,2022年全球化学产量将增长约2.0%。PART01北美市场:2022年美国化学工业强劲增长,这是过去十年中最好的一年01 | 尽管通胀率达到近40年来的最高水平,但美国宏观经济基本面仍然健康,2022年工业生产增长4.3%由于美联储自2022年3月以来持续加息,截至2022年底,美国对利率敏感的经济部门(即商业投资)已经放缓。住房价格急剧下降,因为抵押贷款利率和建筑成本的提高降低了人们的负担能力。美国工业生产增长在2022年上半年强劲...
发布时间:
2023
-
02
-
09
浏览次数:110
盛朝迅:如何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我们要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自主可控能力,是建设制造强国的重要依托,是统筹发展和安全的应有之义,也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必然要求。必须充分认识确保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的重要性,准确把握形势变化和战略任务要求,多措并举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意义重大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是建设制造强国的重要依托。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制造业强,产业链供应链必须强。推动制造强国建设和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必然要求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提升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水平,推动形成具备强大创新能力和高端引领能力的现代化产业链供应链。当前,我国制造业规模居全球首位,完备的产业体系、强大的动员组织和产业转换能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物质保障。同时,我国产业链供应链也存在风险隐患,产业基础能力不强,产业链整体上处于中低端,大而不强、宽而不深,必须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实现我国在全球制造强国和分工格局中的位势攀升。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是统筹发展与安全的应有之义。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产业链供应链关键环节的小故障,轻则影响产业循环运转,重则影响...
发布时间:
2023
-
02
-
07
浏览次数:101
中国经济韧性提振全球增长信心 Editor's note: Decision Makers is a global platform for influential leaders to share their insights on events shaping today's world. Lu Kang is the ambassador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to the Republic of Indonesia. The article reflects the author's opinions and not necessarily the views of CGTN.编者按:决策者是一个全球平台,供决策者分享他们对影响当今世界之事件的见解。陆慷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印度尼西亚共和国的大使。文章仅代表作者的观点,而非本台观点。 China's economy: rapid and strong development中国经济:快速强劲发展The world is undergoing once-in-a-century changes and the COVID-19 pandemic amid a turbulent geopolitical situa...
发布时间:
2023
-
02
-
06
浏览次数:103
北京绿色交易所总经理:中国碳价或将超200元,规模10万亿!近日,新浪财经2022年会暨第十五届金麒麟论坛举行,北京绿色交易所总经理、北京绿色金融协会秘书长梅德文出席并发表演讲。他提到,目前中国强制碳市场只有一个行业——电力行业,未来可能在电力之后,再循序渐进地推出石化、化工、钢铁、有色、造纸、航空等8大行业,配额可能到70~80亿吨,控排企业到达7000到8000家,甚至到1万家。未来中国碳市场如果金融化之后,以70~80亿吨的配额,就相当于欧盟碳市场现在5倍的配额,交易量未来如果循序渐进的金融化之后,有可能是超过500~600亿吨,单价有可能超过200元人民币,交易金额有可能到达10万亿人民币以上。 1国际碳市场现状国际碳市场从2005年开始,欧盟自愿碳市场包括欧盟的强制碳市场开始到现在为止也差不多20年了,如果从2003年芝加哥期货交易所成立,到现在为止,真正的整整20年。我们知道碳市场是应对气候变化的产物,所谓“气候变化”是因为人类社会自工业革命以来,因为过度消耗煤、油、气等化石能源,加剧了温室效应,改变了大气结构,产生了气候变化。如果不加以应对,将会对人类社会的经济发展等带来非常大的不利的影响。后来国际社会依据“科斯定理”建立了这样的一个碳交易市场,我们可以说碳市场是科斯定律与现代金融的完美结合。去年全球碳市场的交易量大约是7600亿欧元,其中90%来自于欧盟碳...
发布时间:
2023
-
02
-
05
浏览次数:103
中国石化联合会化工新材料专委会秘书长卜新平: 加快补上化工新材料产业短板 化工新材料已经成为我国化工产业转型升级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发力点。作为基础材料,化工新材料有效充足的供给,对于我国电子信息技术、新能源、国防军工、节能环保、生命大健康、交通运输等众多下游产业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无论是抢占新兴技术领域制高点、实现能源结构转型,还是实现高质量发展、构建国际竞争新优势,都少不了高性能材料的支撑。近年来,我国化工新材料产业在氟硅树脂和橡胶、聚氨酯材料、储能材料等领域取得了不小的成绩,对下游产业的支撑作用不断增强。但与此同时,化工新材料产业也暴露出许多薄弱环节。一些高新技术领域亟需的功能性化工新材料要么供给不足,要么有能力生产但质量不稳定,要么只能全部进口。毫无疑问,化工新材料这块短板一定要尽快补上。那么,化工新材料到底应该从哪里入手补链、强链?就此,记者采访了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化工新材料专委会秘书长卜新平。 记者 :化工产品有很多,什么样的才是化工新材料?卜新平:传统化工材料中的高端品种、新领域的高端化工产品、通过二次加工生产的化工新材料,这些产品在电子电器、建筑建材、汽车船舶、轨道交通、航天军工等国民经济关...
发布时间:
2023
-
02
-
04
浏览次数:146
2022年石化化工行业经济运行情况 2022年,石化化工行业(不含油气开采)经济运行整体平稳。 一、产量有所下滑。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2年,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产能利用率为76.7%,同比下降1.4个百分点,高于工业平均1.1个百分点。重点产品中,原油加工量6.8亿吨,同比下降3.4%;烧碱、纯碱、硫酸、乙烯等大宗原料产量同比分别增长1.4%、0.3%、-0.5%、-1%;合成树脂、合成橡胶、合成纤维聚合物等合成材料产量同比分别增长1.5%、-5.7%、-1.5%;轮胎产量同比下降5%;化学肥料总量(折纯)同比增长1.2%。 二、价格高位震荡。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2年,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出厂价格指数累计同比增长7.7%。重点关注的30个产品中,2022年均价同比增长的有18个,占比约60%,其中烧碱、氯化钾、甲苯价格同比增长58%、38%、33%;12月份价格涨势趋缓,月度均价环比下降的有19个,占比约63%,其中硫酸、盐酸、MDI环比下降18%、17%、10%。 三、投资及出口增势良好。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2年,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19%,高于工业平均7.4个百分点。据海关总署数据,贸易结构持续改善,有机化学品出口总额807亿美元,同比增长17%,贸易顺差290亿美元,同比增长216%;无机化学品出口总额394亿美元,同比...
发布时间:
2023
-
02
-
03
浏览次数:112
什么是碳标签?与碳足迹有何关系? 碳标签(Carbon Labelling)即碳足迹标签,是在商品上加注碳足迹的标签。是为了缓解气候变化,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推广低碳排放技术,将产品生命周期(即从原料、制造、储运、分销、使用、废弃到回收的全过程)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在产品标签上用量化的指数标示出来,以标签的形式告知消费者产品的碳信息。01 碳标签与碳足迹碳足迹是指企业机构、活动、产品或个人通过交通运输、食品生产和消费以及各类生产过程等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的集合,这个概念缘起于“生态足迹”。而碳标签是产品碳足迹的量化标注,碳耗用得越多,二氧化碳制造得越多,碳足迹就越大,从而标注在产品上的碳标签也就越大;反之,碳标签就小。因此碳标签就是通过计算碳足迹,将其产品的碳足迹以贴上“碳标签”的方式告知消费者,从而引导消费者的市场购买行为。02 类别对碳标签进行分类,不仅可以使消费者清楚了解到产品的碳信息,也便于政府、企业对碳标签进行管理。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碳标签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03 发展过程(一) 碳标签起源碳标签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欧洲推行的两项生态标签:纺织品生态环境标志、电子产品的能效标签制度。纺织品生态环境标志是将行政措施的强制性和市场机制的引导性成功结合的制度,这一机制的实行,促进了企业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减少或消除了产品的环境影响,取得了极大的成功。电子...
发布时间:
2023
-
02
-
03
浏览次数:98
丁仲礼院士:中国完成碳中和的3大“技术需求清单” 根据我国二氧化碳的排放现状,我们就非常容易作出这样的推断:中国的碳中和需要构建一个“三端共同发力体系”。第一端是电力端,即电力/热力供应端的以煤为主应改造发展为以风、光、水、核、地热等可再生能源和非碳能源为主。第二端是能源消费端,即建材、钢铁、化工、有色等原材料生产过程中的用能以绿电、绿氢等替代煤、油、气,水泥生产过程把石灰石作为原料的使用量降到最低,交通用能、建筑用能以绿电、绿氢、地热等替代煤、油、气。能源消费端要实现这样的替代,一个重要的前提是全国绿电供应能力几乎处在“有求必应”的状态。第三端是固碳端,可以想见,不管前面两端如何发展,在技术上要达到零碳排放是不太可能的,比如煤、油、气化工生产过程中的“减碳”所产生的二氧化碳,又比如水泥生产过程中总会产生的那部分二氧化碳,还有电力生产本身,真正要做到“零碳电力”也只能寄希望于遥远的将来。因此,我们还得把“不得不排放的二氧化碳”用各种人为措施将其固定下来,其中最为重要的措施是生态建设,此外还有碳捕集之后的工业化利用,以及封存到地层和深海中。一、电力供应端的技术需求能不能把这些分布广、能量密度低的风、光资源利用起来,并保证电价相对便宜,研发出先进的技术,尤其是储能技术是关键中的关键!传统上,电力供应系统包括了发电、储能和输电三大部分,从现在业界经常谈到的“新型电力供应系统”的...
发布时间:
2023
-
02
-
02
浏览次数:102